现代人每天生活节奏都很快,连续上一天班,中午都不肯休息一下,你可能认为自己不想浪费一点工作的时间,否则工作完不成晚上还要加班。其实不然,同样一天工作八小时,精力充沛的工作和头昏脑涨的工作效率肯定是不同的。想让精力更加充沛并不需要大量的睡眠,掌握好睡眠的诀窍,短短几分钟也能达到精神百倍的效果!
▼睡眠品质不完全取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短熟睡眠也可以满足人们对睡眠品质的要求,虽然睡的时间短,但是一样可以有个好的精神状态。

为什麽短睡也能让人精神好呢?有研究表明,在睡眠中,睡眠比例比睡眠时间更重要。睡眠比例是指深睡的时间占总睡眠的时间之比。有的人只睡5~6个小时,但深睡达到了比例合适的标準,减少的只是浅睡的比例,所以醒来后神清气爽。
睡眠时间过长的话会适得其反,因为醒来之后,大多会有一段时间迷迷糊糊,头脑不清晰,做事不利索,容易出错。这种情况专业上被称为睡眠惰性。需要继续休息一段时间,头脑才能完全恢复清醒。这就是为什幺大家时常感到越睡越累,仿佛白睡了一样。
古人就很提倡睡眠养生,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坚持睡「子午觉」,顾名思义,就是子时和午时要按时入睡,这是提高睡眠品质的不二法宝。
子觉
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夜班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之时,阴主静,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23-凌晨1点)进入最佳睡眠状态,此时最能养阴,睡眠品质也最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子时过后仍然不睡觉,就容易损阴耗津,所以避免阴虚火旺型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规律的生活起居,养成定时入睡和定时起床的好习惯。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睡眠高峰到来时,免疫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最强,如果不能在23点前入睡,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疾病。
午觉
午时(11点至13点)是阴阳交接之时,称为「合阳」,是一天中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之时,「阴气尽则寐」,此时养阳最好,所以午时也应睡觉。不过,阳气盛时通常工作效率最髙,所以午觉以「小憩」为主,最好在饭后20分钟再休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午间不管多麽忙,都应休息一会儿,即使只是打个3分钟的盹儿也能抵上平时睡2个小时,这样有助于提高大脑效率,增强注意力,还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但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睡眠。午睡后用冷水洗个脸,唤醒身体活力。
▼每个身体器官都有其作息规律,熬夜会破坏这个作息时间,身体就会出问题了,一起来看看你是不是出现过这些问题吧。

子时23:00-1:00是主生发胆「值班」时间,是心肾相交的时刻,没有休息才会产生「阴虚阳亢」的现象。
丑时1:00-3:00是主收藏肝藏血「值班」时间,经常熬夜的人「易动肝火」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寅时3:00-5:00是主收敛肺「值班」时间,精气虚耗得厉害,是过早衰老的催化剂,在这个时间容易惊醒就是年老体衰的象徵。
卯时5:-7:00是大肠「主管」时间,应该大便排毒,经常熬夜的人这个时间却睡觉了,该排的毒未排。经常熬夜的人大便会有两种情况:便秘或者是便溏,所以5点起床才是排毒的最佳时间。
辰时7:00-9:00是胃「主管」时间,应该是「采阴补阳」要属阳胃脾运化属阴食物的时刻,熬夜的人还在睡觉就损了胃。
巳时9:00-11:00是脾「主管」时间,脾把胃摄入的食物中有利的物质转换成营养小肠吸收,废料交给大肠排泄。这段时间吃食物或者不吃食物都损害了脾脏。所以经常熬夜的人大多数是「脾气不好」。
对于睡觉的方位也是很有讲究的,有研究指出,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方位,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
而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却认为,人的睡觉方向应该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变。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貌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这就是考虑到「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的缘故,因五季与五方相应,有春东、夏南、长夏中、秋西、冬北之说,因此睡眠的方位也与当时节气相应。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吃清淡的食物,保持健康快乐的睡眠情绪,拥有一份简单愉悦的心情,哪怕是睡的时间很短,我们也能精神百倍,神采奕奕。分享出去,让大家都知道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不在于睡眠时间长短,在于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