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杂誌每年都会评选出「时代百大人物」,上榜的大多是一些名人。但2010年的「时代百大人物」却很特别,一个叫做陈树菊的66岁普通阿嬷排在了第8位,就连欧巴马、克林顿、苹果总裁等等大咖都排在她后面。

陈树菊是台东中央市场的一名菜贩,靠着「50块钱三把菜」的小生意,53年里她救助孤儿,给学校盖图书馆,捐款总额高达1000多万台币。只有小学文凭的她被评为「亚洲慈善英雄」、「年度公益人物」,就连李安都亲自帮她写推荐信。不过面对媒体记者,她依旧淡然地说:「我不是什幺英雄,就是一个卖菜的。」
▼陈树菊的人生苦比甜多。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凑不齐5000块的保证金,她的母亲因为难产去世。看着无依无靠的六个弟弟妹妹,作为长女的陈树菊毅然辍学,抗起了养家的重担。那年她刚刚13岁,能做的工作不多,只能去市场卖菜。

▼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同龄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她已经起床去市场批菜、摆摊。刚开始她不会用秤,认不出所有的蔬菜,更不懂怎幺做生意,一切都是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没有人知道这个十几岁的小丫头背后付出了多少,只知道为了凑足弟弟妹妹的学费,她特意拉长营业时间。从凌晨到半夜12点,她摊位上的灯永远是亮着的。别说刮风下雨,就连颱风天她都没有收工。

虽然陈树菊很努力,命运却没有放过她,接二连三的噩耗差点将她击垮。她的二弟生了重病,家里凑不出转院去台北治疗的费用。学校知道后捐了一笔钱,但还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后来她的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三弟又不幸出车祸去世。想起这些往事,陈树菊还是很伤心,总是无奈说:「因为我们太穷了,如果我们有钱的话,家人就不会因为凑不齐医药费而离开。」
▼经历过这些事后,陈树菊更加努力经营自己的菜摊。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她就赶去进货,挑选出最新鲜的蔬菜,五点前必须回自己的摊位捡菜、打包,赶在第一波客人到来之前整理完。

50块钱三把菜,可能只赚得到两块、三块,但她从不讨好客人,更不会缺斤少两,只赚自己该赚的辛苦钱。到了下午,很多摊贩开始收摊,她才开始吃午饭,往往是一碗白饭拌酱油,偶尔加一点麵筋,最奢侈的也不过是摊位上那瓶一直捨不得开封的腐乳。
▼她一天只给自己20块的生活费,还说:「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省一点就少一点。」因为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实在太劳累,有时候她就靠在摊位上瞇一会儿。晚上客人少的时候,她也会看看书,对她来说,学习永远不算晚。每天深夜,整个菜场只有她家的灯还亮着。等到人都走光了,她才将剩下的蔬菜冷藏起来,收摊準备回家,第二天依旧是来得最早的那个。

靠着近乎苛刻的勤劳和节俭,陈树菊把几个弟妹拉扯大,让他们都读完书,还成了家,她也攒了一点钱。大家都觉得她终于熬出头,可以过好一点的日子了,她却一口气把存款都捐了出去。
▼福利院本来只需要5000块度过难关,陈树菊却一下子捐了100万。福利院长吓了一跳,忍不住问:「你给我这幺多,我该怎幺办?」陈树菊表示:「就按照你的计画去做,我相信你会帮助孩子们的。」

家人知道这件事后很不理解,周围的人也觉得她的做法太奇怪,以前那幺苦,现在有钱了就该自己花,干嘛要全部捐出去?陈树菊认真说:「我始终都记得,是因为没有钱,才眼睁睁看着妈妈和弟弟去世。我也记得,当年弟弟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将爱心捐款放在我手心里的重量。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
▼帮助福利院后,她又省吃俭用,给母校仁爱国小捐了100万,当作「急难救助基金」。听说母校要筹钱盖图书馆,她拍着胸脯保证:「这450万全部由我来付!」果然,第二天她就把钱打了过来。这是她提前取出的投保保费,就为了让学生们有乾净的书本、明亮的教室可以安心读书,她付出了自己能够付出的一切。

她长期捐赠台东的阿尼色弗儿童之家,认养了40多个孩子,每年都捐好几万帮他们上学、治病。每次她一瘸一拐拿着钱走进办公室,护工们都很动容。菜贩赚的都是一块、两块的小钱,她要存多久才能存下这幺多?周围的人看不过去,忍不住劝她:「你年纪都这幺大了,留点钱给自己养老吧。」陈树菊却摆手说:「我捐了钱,我很快乐,觉得自己做了对的事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真的,我连睡觉都会笑出来。」
▼陈树菊捐钱很大方,对自己却很狠。她每天好几趟上百斤重的蔬菜,脊柱和双脚受伤严重。因为没有时间好好照顾,最后演变成了严重的蜂窝性组织炎,双脚几乎成了空壳。每天她只能驼着背,一瘸一拐去搬货物。就算如此,她还是说:「我不会很在乎。」

几十年来,她一直默默的卖菜、捐款。她的床底下放着七八个纸袋,每天只留20块钱,其他的都装进去。一旦装满了,她就拿出来捐出去。有人帮她算过,直到现在为止,她总共捐出了1000多万台币。
记者注意到了这位特别的菜贩阿嬷,将她的故事报道出来。一时间,整个台湾都被轰动了,就连BBC都专门跑来採访,还说她是「世界上最不像,也最朴实的慈善家。」美国《时代》杂誌将她评为「时代百大人物」时,几十家记者围着她的菜贩,告诉她这个好消息,还让她去领奖,她却一口回绝了。
▼陈树菊回绝的原因很简单:「我去了,我的这些蔬菜怎幺办?」后来马英九亲自打电话,上门「拜託」她去领奖,她才勉强接受。办理签证那天,工作人员看着她那双因为长期辛苦劳作,已经弯曲到无法伸直、甚至识别不出指纹的手,全都红了眼眶。大家都觉得她很苦,陈树菊却有不同的想法,她说:「当初我受过大家的捐助,赚钱了自然也要帮助别人。」

▼领奖那天,陈树菊穿着一双布鞋去走红地毯。她有点不好意思,说:「大家穿戴的都是好几万的衣服、包包,不过这件衣服是我30岁那年买的,从没穿过。」她的衣服拉鍊坏了,没来得及修,就这样上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奖杯。

颁奖仪式结束后,官方安排她去各大城市游览景点,她却一头扎进了当地的超商,研究起了当地的蔬菜。她说:「自从我13岁开始做生意,从来没有休息这幺多天,我以前一年也只休息一天。」回到台湾的第一天,她顾不上倒时差,凌晨3点就打着呵欠出现在了菜市场。
▼很多媒体记者来採访她,她却用强硬的态度回绝了。她说自己不喜欢处在镁光灯下。「慢慢存钱做善事,才是本来的我呀。只有好好照顾菜摊生意,才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1年时,有人帮她出了自传,她把版税捐给了红十字会。2012年时,有亚洲诺贝尔之称的「麦格塞塞奖」颁给她5万元奖金,她转身就捐给了医院。还有人希望她藉此机会鼓励全社会捐款,她却没有接受,而是说:「人家如果要捐,自己会捐。」
▼李安为她在《时代》杂誌上写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陈树菊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是在于她的单纯与慷慨。单纯,使她的慷慨令人惊艳;慷慨,使她的单纯发人深省。」她没想过感动全世界,只是数十年如一日,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她也不觉得日子苦,因为帮助别人后,对方脸上的笑容让她很满足。

她曾经说:「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完成想要完成的事,然后在工作中倒下来。活一天、做一天,做到最后一天,这样我才活得最自在。」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陈树菊这样,愿意用整个人生默默奉献。她只是个普通的菜贩,却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希望阿嬷永远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