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人席曼宁凭藉娃娃脸、曼妙身材和精湛演技,在台湾电视圈打下高知名度。她曾三度入围金钟奖,得奖感言千篇一律,每次都要罗列大串感谢者名单,但她心中却有些不屑一顾,觉得真正该感谢的是自己。因为她是凭着自己的冲劲在演艺圈闯出一片天。她吃了太多苦,这些成就是应得的。
▼这是她35岁之前的想法,37岁那年她经历人生最大的挫折,投资失败,事业和生活都陷入困境。那时她向父亲诉苦,学佛多年的爸爸只淡淡地说:「累世不布施,转身不见贵人影。」这句话让她沈澱下来,努力修正生命,终于去掉了性格中的傲慢,学会了感恩。

没有学佛之前,席曼宁异性发展事业。她赚钱置产、孝养父母,也安顿自己的现实生活,觉得非常满足。但日夜辛苦拍戏让她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感情也没有收穫。
她交往过3个男朋友,但很少迁就男友的生活型态。她不想生小孩,对婚姻完全不期待。在她心中,父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因为「男友可以换五百个,但父母只有两个。」
投资失败后她向父亲请教,听完父亲的回答后疑惑问:「现在布施来得及 吗?」爸爸教育她说:「能改变命运的只有行六度波罗蜜,六度首重布施,你布施的种子洒落在哪,就在哪发芽。」席曼宁一向听爸爸的话,为了改变命运,她开始学习佛法,还认养了世界展望会的十三个孤儿。
在大陆时,她也多次为孤儿院募款,不久后真有来自大陆的多个工作因缘,应证「行六度波罗蜜真能为自身带来能量」的改变,并且真的召来了意想不到的善缘。
▼生活回到正轨,她没有放弃学佛,反而更加虔诚。父亲告诉她:「有法须有定。」于是她开始学习禅坐,并在「圣脉生命教育协会」里学习阿含经的禅定法门。

刚开始她坐五分钟就觉得不耐烦,后来终于能感受身体进入深沉禅定中的放鬆。因为长年辛苦工作,她的颈椎出现问题,禅坐时阵阵刺痛,但她个性坚韧,没有因此放弃。一个月后她去医院检查,医生看到X光片后非常惊讶,因为她的颈椎自动调整两度。
医生告诉她,不管做了什幺,一定要坚持下去。受到鼓励的席曼宁从此之后养成了每天打坐一小时的习惯,就算一大早就出门,睡前也一定要小坐一下。这已经成为了她不能放弃的一门功课。
除了在家,她也会利用拍戏的空档打坐,不管是在化妆间还是外景地,都保持着这个习惯。她表示,演艺圈是个大染缸,守住身口意不容易,但进入禅定后,比较不易从耳识引起心念的活动。学习不要「好奇」,因为一切「不关我的事」。
▼这样的习惯让她思绪敏捷,台词记得牢,皮肤也更好,妆容能维持一整天。父亲很关心她走的道,但从不挂在嘴上。2009年时她开始习内观禅修法门,入关前一天才知道,父亲和妹妹也同时报名了。三人一起在内观禅修中闭关十天,从此共修,既是法亲也是道友。

2001年时,她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接受记者採访时,她专门请对方到她家,因为外面纷纷扰扰,很容易被干扰而说错话。席曼宁的家中有燃香供佛的檀香味,她在那里住了15年,从窗户望出去,能够看到观音山和淡水河出海口。
▼她的家中充满了佛教元素,还有一只叫「Jiuno」的小猫。她养猫11年,小猫也不怕人,还会在客人小腿间穿梭。席曼宁表示,她不会帮猫开冷气或宠爱无度,因为牠这辈子已经在畜生道,那样做是在耗损牠的福报。

她家中的设备很平常,很多东西用了15年没有改变。她曾参加水忏,非常珍惜资源,平常在家不开冷气,也不用大浴缸泡澡,沖澡后还会把水留在浴缸里拿来沖马桶、洗脚。她很少逛街,却会通过网络与世界通达。学佛后她不再在意广大、虚无的声名、赞誉,反而想要仔细聆听那些真诚的声音。
这些年她的演艺事业还是很旺,但她却把大部分经历放在了修行上。因为不习惯应酬,她推掉了一些不如正法的工作。她明白这样做代表什幺,最后也可能因此没有工作,但福报还在,她就不会担心害怕。
「中年危机」是女明星必须面对的考验,席曼宁却早就分析透彻。她已经通过佛法,选择了一条自己非常欢喜、自在的路。在她看来,佛陀不是用来求的,但祂是最好的老师。宗教只是导引人们进入另一种宏观人生的媒介,让人对生命有选择权,而不是听任宿命的安排。对生命,人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要把握每个能学习的当下。
▼她对爱情和婚姻还有期待,但希望能够遇到同心同路的人,两人在佛法、家庭、生活观念上都很契合,这才有可能成为伴侣。这样的要求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不过她已经能够看透绚丽多采的演艺圈,把握恬静的人生。

提起保养,她坦言这些年很少逛街,保养品都是网路上订购的,皮肤能够这幺好,与禅坐有很大的关係。打坐时人的呼吸会和缓,心跳变慢,从皮肤到内脏都放鬆下来,欲望少了,压力少了,要求少了,自然会好很多。既然每个人都无法抗拒岁月对外表的「摧残」,何不面对真实的自我呢?
她曾经为了控制体重刻意不吃晚餐、吃全素,拍戏的时候也常吃素便当。参加为期108天的「水忏法会」,进行斋戒时,她为了忏悔累世所造诸恶业发愿吃全素,没想到禅坐时更加轻安,身上排洩出的水分和废物也没有臭味。
▼一名粉丝看到她的新作时表示,她比以前更漂亮,眼神的掌握更加精细。以前拍戏时,导演经常说她的眼神太兇,这是因为她性格高傲,很难掩饰。那时的她看人的标準很窄,朋友很少,总是独善其身,现在她有了很大的改变,愿意为了募集善款,向任何有可能的人开口,每月亲自去收取善款,一点也不觉得麻烦。

艺人的收入相对较高,以前她觉得自己什幺都买得起,现在买之前却会想一想,到底是「需要」还是「想要」。实在无法决定时,就等一个礼拜再决定。偶尔想要虚荣一下,买昂贵的东西时,一想到这些可以捐给世展会的孤儿就会放弃。学佛让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变成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