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挖的后果不堪设想!
常看到新闻报导告诉大家说,其实耳屎不必特别清理,平常时咀嚼、说话等下巴张合的动作就可以自然排出耳屎。且耳屎的存在不但可以防止昆虫和细菌入侵,抑制真菌生长,甚至还有保湿的功用,具有各式各样说不完的优点。
但实际上到底要不要定期清理耳垢,还是应该因人而异,视不同情况而定。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耳屎的冷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 你是「湿性耳垢」还是「乾性耳垢」?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耳垢呈现乾性或湿性由人类的第16号染色体基因决定。就像血型一样,世界上不同人种及不同区域的人分别属湿性或乾性耳垢的比例也有着显着的差异。例如中国的湿性耳垢者仅佔总体约4%-7%,而台湾湿性耳垢的人则占约20%,大洋洲地区的原住民湿性耳垢者则占60%-70%,似乎也显示了台湾人在遗传特质上受到南岛语族的影响;相反地,白人和黑人中湿性耳垢者的比例则都超过总人口的90%。
▼这是很多人从小到大用习惯的挖耳勺,但是你知道其实挖耳勺是东亚地区的专利吗?

▼这堆像花生酱一样黏稠的噁心物质就是所谓的「湿性耳垢」。

▼由于湿性耳垢呈黏稠状,不像乾性耳垢一样容易用手挖出,因此很多白人家庭都会準备棉花棒,用棉花棒来吸附耳屎。

▼2. 耳屎的功用

耳屎是由外耳道皮肤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物,混合进入耳道的灰尘和细菌等所形成的,对耳朵有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外界的昆虫或细菌、真菌入侵;此外还有保湿的作用,可以防止外耳道皮肤过于乾燥。不仅如此,耳屎内还含有一种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的酵素-溶菌酶,可以杀死细菌。
▼3. 不需要特别挖耳屎
国泰医院耳皮喉科主治医师方丽娟建议,平时洗完澡时,只要用毛巾轻轻擦乾耳壳即可,不必特别挖耳朵。

医师表示,其实人体耳道有自清的功能,透过平常的下巴张合动作及耳道皮肤的新陈代谢即可自然排出耳屎,不必特别去挖耳屎,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染或不慎伤及耳膜,影响听力。但相对于乾性耳垢的人容易自然排出耳屎,如果你是属于湿性耳垢的体质,耳屎本身不易自然排出,当感觉耳朵有闷胀感,或是耳鸣时,就需要找耳鼻喉科医师协助把耳朵清理乾净;如果自行拿棉花棒或挖耳勺掏耳朵,反倒可能把耳屎推进内耳道,引起中耳炎或耳膜感染;应该尽量避免。
▼4. 耳屎是身体的毒素检测器
据研究,耳屎可以检查出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枫糖尿症(maple syrup urine),还可以化验出特定有毒物质的蹤迹;比起许多基因检测更来得直接有效。

原来我们一直以来都对耳屎有很多误解啊!其实耳屎的好处真的很多,也不需要特别清理,只要把外耳壳擦拭乾净就可以了,过多的清洁反而有害。快动起手指头把这些有趣的冷知识分享出去,让周边的朋友知道,不要再乱挖耳朵了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