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超直白指出「不是只有22K才叫廉价劳工」,句句戳中痛处的见解无法再更中肯了!

台大教授超直白指出「不是只有22K才叫廉价劳工」,句句戳中痛处的见解无法再更中肯了!

2016年05月11日 Ana    浏览量:

不要再践踏台湾人才!
前几年教育部曾经有个大专毕业生至企业工作的方案,俗称22K政策,然而这样的薪资却引起不少争议,到了现在22K这个词已经被做为廉价劳工的代表,然而这些补助方案除了受到大环境影响,也与整体的文化有关,台大教授叶丙成最近在脸书发表了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引起许多人热议。

▼由于太辛苦的劳力工作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却让这些案例成了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不愿吃苦的象徵,很容易就被贴标籤。又或者有的媒体报导方向引导为有能力的年轻人,因为工作难找而甘愿屈就于低薪。

Photo

叶教授的看法稍有不同,他认为也许有的年轻人是如此,但其实不少原因应该归责于企业老板不重视人才。
【谁在作践台湾的人才?】
关于年轻人作践自己的报导。媒体的标题给人感觉似乎是说:
「所有拿 22K 的年轻人作践自己」
年轻人拿 22K,其实是整个大环境的受害者。受害者被说作践自己,当然会引起反弹。但我看陈副校长的原本发言:
「台湾年轻人空有一身工夫,还是做很廉价工作」
他所指的「作践自己」的人,在我看来不是指所有年轻人,而是那些可以有选择的「有一身功夫的年轻人」。但我认为真正作践人的,是台湾某些企业不重视人才、不栽培人才的惯老板。

主轴的观点在于,并不是只拿低薪的年轻人是做践自己,而是那些空有能力的人,还是去做廉价工作,这个行为就是把老板们惯坏了,认为只要用低薪就可以请到好的人才,也因此让就业市场形成恶性循环。
有功夫,代表具备可以创造很大价值的能力。如果有这样能力,却还是去做廉价的工作,那只是惯坏台湾的公司老板、持续助长台湾年轻人才拿低薪的恶习。那不仅是作践自己,也便宜了惯老板,让未来就业市场更恶化。
今天不是拿 22K 薪水才叫廉价。只要你的能力被薪水严重低估了,都是廉价。其实毁掉一个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年薪百万,每天作没有挑战性、没开创性的事情。做个五年十年,这个人才就毁了。因为他能力进步很有限,也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之后只能永远屈就这个工作或是被淘汰。
我看到这个说法,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不就跟台湾某些科技业公司很像吗?虽然员工薪水上百万可能比别的产业高,但做的事情都是眼前小小一块 routine 的事情,少有开创性。公司也没有用心好好投入资源,培养人才继续成长。在这种公司做个五年十年后,是人才也废了。拿这百万年薪,算不算廉价?
好的人才,有一身功夫的年轻人,是可以有选择的。如果为了百万年薪去帮惯老板作容易的工作,而把自己的未来性给毁了,这是「看轻自己」。这会持续助长就业市场的恶化,让台湾某些企业的惯老板持续用这样的低薪去收集人才,做庸才可以做的事。
过去这二十年来,台湾有多少人才,就是被台湾这种惯老板把人才作践当庸才用而废掉的?
每思及此,能不痛心?

叶教授表示,有能力的人得到不符合能力的薪水,等于是能力被薪水低估了,这也是低薪的一种模式,真正有能力的人,应该是有选择性,可以培养自己的未来才对,台湾的许多人才,也许就在这种恶化的循环中消灭了,实在非常可惜。快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听听大家有什幺想法吧!
喜欢这篇文章吗?快分享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