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脸颊跟身体总是肉嘟嘟地非常可爱,因此许多人看到小孩就很想抱一抱,但现任国家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卓晓青却忍不住吶喊:「不要随便摸我的小孩!」尤其是当这些孩子们根本不想要陌生人碰他的时候!
在某天的晚餐时段,卓晓青带着4岁的小孩到餐厅用餐,可是当她点完餐回到座位时,却惊见一个中年男子坐在孩子身旁,正抓着他的手不断抚摸!虽然她平时不断教育孩子,有陌生人触碰时要大声抗议说不,但当下小孩一脸惊慌,根本吓得出不了声!于是她立刻上前阻止说:「先生对不起,我孩子不喜欢陌生人碰他!」
▼这名中年男子却依然故我,回答说:「但是妳的小孩好可爱啊~」接着又想用手碰小孩的脸。她立刻提高音量阻止他,并把孩子带到别的座位,但这名男子却还叨唸着「这幺可爱抱一下有什幺关系」,伸手过来想抱她的孩子,让她只能大吼:「请你不要再碰他了!」男子终于愕然收手,店内所有客人冷眼看着她,而不是看着那位男子。

「相信很多父母有类似的经验,」卓晓青经过这件事心有所感,她指出:「坐电梯时,不认识的路人看到怀中的幼儿直说好可爱,然后就摸上孩子的脸颊;隔壁某个认识的大叔,可能满嘴酒气,看到你漂亮的女儿,就说让我抱一个;熟识的同事,在路上巧遇你牵着孩子,直接当着你的孩子的面说:『他是不是太胖啦?还是长不高?』」
她认为现在儿童的生命权虽然备受讨论,但关于儿童的「身体权」却常被忽视。「儿童不是公物!很多人却认为他们可以不经父母或孩子本身的同意,任意触碰、随意批评。儿童的人权与他们的身高成正比,儿童在成人的眼中变成一个客体,而非应受尊重的主体。」
▼最令她难过的是,促成这种现象的帮兇,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们最信任、最该保护孩子的父母!她常在路上看到爸妈把不愿被别人抱的幼儿,硬塞给认识的朋友,儘管孩子声嘶力竭大哭不断反抗,却被友人抱得紧紧并不断逗弄;而孩子伸手求助时,爸妈却起鬨说:「唉呀你好小器喔~让叔叔抱一下有什幺关系?」然后孩子的哭声就淹没在大人的哄堂大笑中。

当他人当着孩子的面冷潮热讽时,许多家长不但会附和他的意见,甚至还会回头再给孩子补一刀说:「你看看你!都是你不听话!」接着继续闲话家常,没人注意到孩子涨红的脸颊与泪湿的眼眶。
卓晓青表示:「家长们头上绑着布条,走上街头,大声抗议着政府不注重儿童的权利,并期待法律能够给予儿童有尊严且不受侵害的环境;但回到孩童最原生且依赖的家庭时,却常常忽略孩子发出的讯息。」
▼「我们不理会孩子已经吃饱的讯息,却硬塞进过多的食物直到孩子呕吐;我们不相信孩子有判断冷热的能力,强迫他们穿上厚重的衣物直到他们满头大汗全身湿疹;当我们受到言语羞辱时,我们大喊着要告对方毁谤!但回过头来却用『你这小鬼、没有用的小屁孩』等贬抑字眼来形容我们的孩子。」

他指出大人最容易犯的盲点,就是忽略孩子的自尊心与羞愧感,「我们太在乎自身的自尊心与羞愧感,以致于我们把他人的眼光看得比什幺都重要,而把脆弱的孩子推进无尽的羞耻角落,听不见孩子暗夜中无助的哭泣!」
每个家长都希望能教出具备同理心与爱心的下一代,但她认为孩子学习同理心与爱心的源头,终究是得回归家长自己。「因为不管是家庭或学校教育,以及任何的政策和法律,如果没有以人的尊严为起点与终点,那幺再完美的制度,也只是空谈,起不了任何实质作用。」
她知道那天在餐厅望着她的人,可能心中都在想:「小孩子被摸一下有什幺大不了?干嘛反应那幺激烈?」不过对她而言,唯一的真实,就是孩子眼神中的惊惧,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正确的事!
▼「我要继续用言语和我的行动来告诉他:我在乎你!我在乎你身为人而应有的权利与尊严!当你幼小还无法为你自己发声时,我会尽力来教导你和保护你,让你清楚地明白身心的界限和尊严并学会保护自己;而当你长大成人后,你不会用残忍与冷漠的看待週遭的社会与生命,而是用你曾经体验的爱与尊重,走出死荫的幽谷,用生命来滋养更多的生命。」

许多人常忽视小孩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认为他们就是应该完全接受大人的指导,但当孩子们用尽力气在说「不」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该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呢?把这位母亲最真诚的吶喊分享出去,让其他人看看她所说的这番言论吧!
喜欢这篇文章吗?快分享吧!